2)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想而知。总结起来,“进京赶考”的考生至少有三怕。

  一怕盘缠耗尽,愁吃愁喝愁住。要知道,从边远地区到京城,数千里路程,六七个月的时间,正常的吃、喝、住、交通费与文具购买费已经不菲,还要加上上街玩乐,请朋友吃饭,办诗会,偶尔进娱乐场所,以及意外生病的花费等,一不小心就会超支,多次超支就会被“淹蹇”在某个地方。

  王秋生这一次是去太原乡试,如果考中来年还要进京会试,又要长途跋涉千里,赶考需要足够的钱!然而这世上有多少读书人的家庭是不差钱的呢?能做到盘缠多多益善的家庭有几个?尽管明朝时期会给边远地区的举子们发20两左右的路费,但20两显然不够,还是需要自己出大头。古代戏曲中之所以有许多“公子落难,小姐多情,赠与盘缠,进京赶考”的情节,反映的正是进京赶考途中难以解决的盘缠问题。一方面是因家贫,盘缠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书生们不知节省,花费过度,导致进退两难,有的客死它乡。

  二怕交通意外,到达不了考场,此时的交通无非为二种方式,要么走水路,要么走陆路。陆路上骑马、骑驴的安全隐患在于摔伤、骨折。考生们长途赶考,数千里之遥,一介书生,皮肉娇嫩,又非善骑者,骑马着实是一种折磨。若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骨折就难免了。

  对于走水路的考生来说,最怕的是遭遇大风。因为古代船只抗风浪能力差,一遇大风浪便如飘飞的树叶,倾覆者常常有之。比如湖南的举子们上京应考,便绕不开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往往从4月开始涨水,到七八月份最高,风浪也随水势越来越大,成为躲不开的杀手。史书上记载,考生们途经洞庭湖是“屡遭覆溺”。后又有许多的故事在洞庭湖上遇到了各种神仙的话本,把书生赶考的经历当成了故事。

  三怕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误科考,读书人常年伏案苦读,身体缺乏锻炼,在家有亲人照顾,倒也无事。一出门经不住风吹雨淋,气候稍变,便容易惹疾病缠身。这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写照。

  还有一些其他麻烦,比如遭遇偷窃、打劫、诈骗等类情况,无须一一赘述。总之,进京赶考是件苦差事,不可能像小说所写的那样风情浪漫。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富家子弟车马护送进京,一路仆从开道,每过一城则下榻星级酒店,甚至于寻花问柳,四处留情。浪漫是浪漫了,却算不得真正的书生,这种人也相当少。

  而王秋生从神木赶往太原已经是耗费了所有,就为了能乡试中博出一个举子出来,正所谓赶考改变命运,西北苦寒啊。

  临近乡试太原城内赶考的书生越来越多,顿时人声鼎沸起来,好在王秋生早到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