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五)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会生养,在古代因为小孩存活率低,所以找一个这样的女子才是王道,当彭韶远远地看到芸娘后,就动心了。

  对于芸娘来说自从跟了魏大毛后已经回不去从前了,跟王秋生的夫妻情分早就尽了,所牵挂的只是邱仁、邱礼两个孩子,而现在一人过日子这样下去也不行,虽然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毕竟自己是女人,现在一无所有,许多的事情做不了,在明朝这样的社会中,单身女人是不能为户的,加上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及观念,女子只能依附男人才行,所以也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自从彭韶娶了芸娘后,就把家安在了榆林镇,目前随着采煤开矿的兴起,附近村镇往榆林而来的人不断扩大。章子俊冒着被参劾的风险,兵改制的推行,大批原本从军的军户及家眷成了首批榆林居民,随着人口扩大,由原来的堡变成了镇,朝廷让延绥地区自行调派官员去往榆林任职,此时榆林成了一个桥头堡的作用及交通枢纽,往北通往神木,往南去往绥德、延安、靖边、定边,往西北是整个河套,往东便是太原府,章子俊的“野心”慢慢增大起来,为将来整个河套都是自己的辖区而努力,只等来年开春后,先把几个工厂建起来,按着庐州的经营方式,铁厂出铁打造燧发火枪、火炮,玻璃厂产出制品卖出去换钱,食品加工厂能加工各种罐头换钱,还要在整个延绥地区扩大种植棉花纺纱织布,到时男女老幼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地去实现。

  太原的繁华从明朝建立起就开始了,成为了一方重镇,在太原城南关城旁有一商户,经营着一家打面馆,因为汤头独特,面筋道,生意非常兴隆。所谓打面,就是把面团用木棍不定地抽打面团后,最把面团切成面条,配上羊肉、鱼肉熬制成汤,撒一把香葱即成美味,谓其鱼羊鲜,本身这个“鲜”字就是用鱼和羊组成。

  这家鱼羊鲜小面馆在南关城做了二代人了,父母死后,目前贾林子承父业经营着,别看贾林才年满十八,却在熬制汤头方面已经有十年了,从小就跟着父亲学,面好不好吃,重点就是汤头够不够味,明朝可没有味精之类的东西,全靠食材本身的味道逼出来,这就是一道学问,如果认为汤头里面只有鱼和羊那就错了,所以在太原城里,不知有多少面铺、面馆都想做出鱼羊鲜的味道,可结果很不是味道,这让南关城的所有面馆开不下去了,食客们都知道要吃面就去“鱼羊鲜”,面馆虽小,对于食客来说都不是事,还能站在街边上吃,生意虽好,从贾林的爷爷起,就有一个家规,到午后闭店之时,所留下来的面汤水,给门口来要饭的来上一碗,里面可有不少的断面渣子,同样味美。

  每天都是这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