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四十四章 改换门庭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权和选举权则在文官那边。

  万历四十五年时,为何部、寺大官十缺六、七?不是天子怠政,而是天子行使了否决权,此举等于告诉了百官,你们推举上来的人选,朕都信不过。

  但是天子能不能自己任命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呢?可以,但是不经会推,百官不会听你的话就是。

  所以理解了这个制度,也就明白了什么叫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后来的崇祯皇帝一反祖父的常态,立志要当一个勤政的天子,同时也是出于对文臣的不放心,大臣会推完后还要自己把关,于平台召见大臣,自己认为行的上任,不行的就行驶否决权。

  比如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就是在如此召对时告诉崇祯的。召见后,袁宗焕下来说,我当时不小心说了大话。有人就说,你这样说,五年后天子追责怎么办?

  袁崇焕只能再度上疏说,五年平辽有点难,但陛下你给我放权,我可以办到。

  话说回来,舒应龙已是南京工部尚书若调任北京肯定是平调,要经过九卿会推。

  在这个关口,申时行询问宋纁,也是摸摸底的意思。

  宋纁想了想道:“纁以为舒司空立下此大功,当然是调任之选,不过现在工部暂时没有缺位,只能等待一二了。”

  申时行点点头,申时行并没有指定六部任何一位尚书,而宋纁的意思是如果舒应龙出任工部尚书我没有意见。

  而六部尚书属于九卿之列,要通过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这就是九卿会推扩大版。

  在这样会推上,就算是申时行加杨巍,二人也不能任性地推举自己的人上去。

  这时候声望的好处就显出来,你办妥了裁撤净军的事,大家也就默认了你有这个资格。

  只是这样的声望,原来是要给林延潮的。

  宋纁又道:“不过元辅,据纁所知,这一次裁撤净军,本来并不是舒司空的主意,林学士为其多又奔走,最后却功不在他,这一次反而上疏向天子辞官。林学士是元辅的门生,不知元辅是如何打算的?”

  申时行笑着道:“怎么栗庵替在宗海求情吗?”

  宋纁笑着道:“并无此意,其实我辈不少人都明白,这一次宗海是委屈了,此子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能规谏天子,在朝堂上又极有声望,朝中民间有不少官员和读书人奉林学为圭玉。”

  申时行笑道:“栗庵还说不是为了宗海求情。”

  宋纁正色道:“其实纁想说,越是如此有才具的,越是要小心一二。比如他之前在庶常里提及通商惠工之策,此乃动摇朝廷的根本。若林学士是一名小官如此说还无妨,但他身为大臣,又是翰林讲官,如此直言无疑就会遭人非议。”

  申时行点点头道:“栗庵说得不错,越身居高位,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