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4章 金江镇的发展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论是治理奴儿干司,还是未来远征多尔衮,或者剿灭赫图阿拉城,都需要往奴儿干司填充人口。

  因此把不是蛮族的部落,这些不会种地的人口,划清了边界后,安置其中,由金江镇和土司头人共同管理。

  如此是符合金江镇当前的需求,不然这些留在辽东的部落,只能消耗金江镇的粮食。

  突然。

  有人在门外说话,打断了朱文的思路。

  十方寺堡的士兵来报,说有几名台吉闹事,守备不敢擅自做主,说请知府协商。

  巴图鲁汗才回去草

  原月余,据说与将军谈的融洽,好端端的,为何有台吉们来闹事呢?

  带了多少人?有没有发生冲突?

  朱文连忙问道。

  那人告知,原来是关于草原逃人涌入辽东。

  此事虽小,却不好处理,难怪军队不愿意管这件事。

  朱文皱起了眉头,沉思如何应对此事。

  不久。

  他抬起头,定下了主意。

  辽东和草原的接壤地带,并不代表长城外的土地就不好,比长城内的土地要贫瘠。

  特别是北镇到奴儿干司,越是靠近南方的土地,河流就越多,是可以种地的。

  长城保护了内地,让草原骑手无法突袭,但也使得汉民放弃了长城外的土地。

  水流充足的地区,地肥草茂,吸引了不少的部落游牧。

  这些草原部落,因此对大周没有敌意,遵从大周的制度,成为了熟部。

  如果双方有敌意的话,这些草原部落也不敢离长城这么近。

  向粘花此等人,他们所带领的部落,就和大周相隔很远,哪怕越往北,河流越少,土地越荒漠。

  十方寺堡的长城外,就有数条大河,延伸出来的支流,形成了辽河套。

  几名台吉带着数十人,在兵堡外驻扎,他们还真不怕。

  得知沉阳知府请他们去沉阳,他们也毫不犹豫,在驻守十方寺堡的金江军士兵们的注视下,大摇大摆的离开。

  朱文见到了几名闹事的台吉。

  由通事帮忙翻译。

  几名台吉哇呀呀的大喊大叫,朱文面不改色,让通事帮忙询问,他们是哪些部落。

  来自哪里,何事不满,目的是什么。

  清晰明了。

  他们当然来自科尔沁草原,也正是因为来自科尔沁草原,才敢来金江镇闹事。

  大周的官员们,觥筹交错,草原的台吉们,载歌载舞。

  两者是一样的。

  大周的百姓流民遍地,四处乞活,草原的牧民生活艰辛,往南求生。

  两者也是一样的。

  特别是临近冬天,草原的牧民经常会逃入南方,以前辽东都司收拢,后来老奴收拢。

  现在的金江镇,同样会收拢。

  不同的是。

  科尔沁的台吉们,认为他们既然和金江镇是盟友,那么金江镇就不能影响他们的利益。

  是朋友,就要归还属于他们的牧民。

  …

  朱文不亢不卑。

  不理会大叫恐吓的台吉,也毫不退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