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8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史书对农民起义之事,只写了其发生后,国家败亡,然后民族如何沉沦。

  导致了后世人对农民起义的恶劣印象。

  民族的沉沦,不归罪于朝廷,反而归罪于流民,实在是无稽之谈。

  见众人都不再反驳。

  唐清安下了命令。

  “明日起,学堂,军校,乃至军中,官府都要思考。”

  林如海也在思考。

  思考唐清安为何叫来自己的用意。

  很快,他就琢磨透了。

  唐清安看重的,是金江镇官员对自己才德上的敬佩,如果他也宣扬唐清安这套理论,认可唐清安的理论。

  那么金江镇的官员,谁敢不服气?

  连朝廷的探花都认可的理论,这些顶多举人出身,多半秀才,乃至童生,甚至功名都没有的官吏。

  他们有什么资格和底气来反驳?

  好厉害的人。

  难怪他不到十年,就建立了如此基业。

  不是运气啊。

  林如海佩服其人。

  “干戈不起,社稷安定。政治修明,公平正直。五谷丰登,不愁衣食。

  以这三句话来问道,众人都来评论百姓愿意不愿意。

  如果认为金江镇的百姓愿意,那么陕西作乱的流民愿意不愿意。

  如果认为陕西的流民也愿意,那为何他们作乱,如果他们不愿意,为何又不愿意。”

  唐清安抛出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投入了本就不平静的水面。

  很快。

  金江镇上下,都开始谈起了这件事。

  “当然愿意,哪个百姓家里会不希望天下太平?”

  金江镇没有大户。

  原来的大户都消亡在了蛮族的手中。

  武将,文官多半都是出自小门小户家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辽民出身。

  他们还没有到和百姓脱节的地步,思想上还是百姓。

  因此没有会认为百姓不希望太平。

  很简单的道理。

  天下不太平,最先遭殃的必定是百姓。

  “既然百姓都希望太平,为何陕西百姓作乱呢?”

  金州军学堂。

  各堂学员们,在文教官的组织下,都开始了辩论和学习。

  “就不应该叫做作乱,应该说是为了求活。”

  有学员反驳道。

  他站起来激动的说道。

  “将军曾经说过,当人要饿死的时候,只要他不伤人命,只偷抢食物,那他就情有可原。

  陕西的百姓都要饿死了,朝廷不作为,如何就不能求活呢?”

  他的话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金江镇不只是抛出了问题,把多年来陕西流民的遭难,都细致的下发了。

  不只是天灾,更是人祸。

  一封书信,更是被大量转阅。

  “自晨出发,出郭门二十里,又行四十里,此日天色甚霁,搴帷而眺,则四十里中一望皆黄茅白草。

  察所过之处,皆行地亩中,亩之疆界尚在,而禾把之迹无一存者,计耕作久废矣。

  问农。

  农答皆是如此。

  问农,向所见一路荒芜之田,无差粮乎?

  农答,前此皆膏腴之业,差粮如何得蠲?

  问农,何不耕?

  农答,无牛

  问农,何以无牛

  农答,人不堪役,则先卖其牛弃其地。

  “朝廷本来就是祸害,我听我父亲说,当年辽东局势就是败坏朝廷官员的手中。

  才有了父辈们的劫难,我的大伯一家就是死在蛮族手中。

  而至今以来,大周朝廷都为救济咱们辽民一粒粮食,都是靠将军组织我们辽民自救。

  这些年咱们父辈吃了多少苦,如果不是将军,我们那里能有如今的时日。”

  有学员更激烈。

  认为大周的朝廷,才是百姓最大的祸害。

  如果不是大周朝廷为非作乱,祸害大周,如何会有今日之局面。

  大周朝廷。

  才是霍乱天下的根子。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