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条件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对比两年前的金州和各海岛,起点已经好了不少了。

  就是关内,也不是所有民户家里都有耕牛的,仍然很多农夫,也是把自己当耕牛使。

  “你这里治理的不错。”

  唐清安对长山分巡道陈恒笑道。

  长山以散落成村庄的形势,并没有建大城,因为地理不同,这里山多。

  “先屯田,聚人口,等食物充足了,人的需求就多了,最后在建城镇。”

  陈恒被将军认可,虽然满心的高兴,却仍然平静的说道,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在选派官员的时候,顾应时曾告诉他,起点越低,出的成绩才越醒目。

  因此他才会主动请缨来长山一带

  “目前看来不错,能根据形势而做出安排,而不是墨守成规,我对你有信心,尽管放手去做。”

  读书人就是这种德性,喜欢端着。

  唐清安不以为意,指了指一处木场,里面山高的木头,堆积了好几处。

  “这里堆这么多木料做什么?”

  陈恒看了顾应时一眼,见他没有要出声的意思,知道对方打定主意,要把功劳全让给自己。

  “这一带林子多,为了屯田砍伐了很多的树木,除了留下来当柴火,打造家居,制作房梁等,还能剩下六七成。

  这些大树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极为难砍伐,浪费了倒是可惜,因此我写了公文,联系了长山岛渔场。

  把砍伐下来的树木,由我们去掉枝叶保留主干,然后和他们换鱼虾贝类。”

  唐清安点点头,十分的满意。

  “又要经过船厂,还要渔场的配合,要花不少力气,你的确是个勇于办事的人才。”

  “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

  闻言,唐清安笑了。

  “尽职尽责说的简单,做起来可难了,朝廷里的官员,要都是尽职尽责,哪里还有我等在这苦寒之地过这般苦日子。”

  唐清安又指了指远处劳作的百姓们。

  “这些人也不会受许多的伤害,远离家乡,忍着悲痛,来这里重新安家。”

  顾应时,陈恒等官员,见将军谈兴大发,都嘴角翘起,顺着将军的话附和。

  “好好干,明年等着看你的结果。”

  唐清安拍了拍陈恒的肩膀,带着人离开了长山。

  各地不管快慢,都在发展,一路鼓励,听取困难,给出意见,走走停停,过了一个月才到了镇江。

  本来他还想进入长白山脉,去山里的兵堡转转。

  结果不管是顾应时,还是后来赶来的冯胜之,以及亲卫营都不同意,唐清安这才作罢。

  入了城,和陈凯武等将领见了面,听取了汇报后,最后才见了谢友成。

  “朝鲜怎么还没有动静?”

  谢友成在朝鲜呆了几个月,朝鲜话都说的十分的流利了,出行连翻译都不用带。

  “他们仍然在争执推选谁当新的朝鲜国主。”

  “几个月了还没定下来?”

  唐清安不可置信。

  本来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