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79章 癸字卷 指点江山,畅谈_数风流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边军务上的花销太过巨大,而江南的赋税高企,已经让江南难以承受。

  “方相,其实土豆的味道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觉得是不是多吃一些时间就觉得反胃或者不合口了,西夷那边基本上都是以此为主食的,再说了,都饿得要死了,还在意什么口味口感么?我算过北地的情况,尤其是陕西,……”

  虽然大体上双方都还能维持着一种较为和睦的局面,但是北地近二十年来天灾不断,导致民乱纷起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这个角度来说,冯紫英的确是一个很合适的兵部尚书人选,当然这不是现在。

  “陕西从永隆元年到永隆十年,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局部灾害,这个局部地区也是指三五个县以上十个县以下遭遇歉收的情况,每两年就是中型灾害了,也就是一二十个县受灾,三年必定有一场大灾,也就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县份受灾,五年必定有一场特大灾害,也就是遍及七成以上县份的灾害,……”

  像山陕和河南、北直很多地方水利设施多年失修,导致一遇到水旱灾年,就歉收绝收,酿成祸患。

  那就真是活腻歪了。

  可这年龄太让人尴尬,不得不多历练几回了。

  “与其那样被动地等待,朝廷不如痛下决心,大手笔投入一回,不说彻底解决山陕的问题,但是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新作物上下大力气,起码比你到最后来军事上花销投入划损得多吧?”

  “我不否认,我一任巡抚时花了不少精力来解决其中问题,多策并举,甚至用了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看似压制住了这种局面,但是我不确定能维持多久,……”

  “说来说去,方相其实还是对国债和借债的问题感到担心,担心还不起这些债务,会导致国家信誉崩溃吧?”冯紫英笑吟吟地道。

  在同一块土地上,无论土豆还是番薯产量最起码都是三倍以上,高者达到了五倍六倍,当然这里边涉及到粮食水分问题。

  否则像那些不知军的兵部尚书,要么就是凭空想象漫无头绪,要么就是因循守旧萧规曹随。

  冯紫英真想要晋位尚书,还得要几年历练,哪怕他历练也着实不少了。

  东面组建东江镇,以凤凰城和九连城为据点,着手重夺宽甸六堡,从南翼叶底偷桃,挖建州女真的根。

  而冯紫英本人又和朝廷户部打交道甚多,对朝廷财政状况了如指掌。

  方从哲也早就知道冯紫英对财政的看法自有一套理论,他也很想和对方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番。

  见方从哲默默点头,冯紫英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良机。

  “……,其实方相可能也隐约清楚,随着海贸的不断增长,我们大周境内的白银正在呈现出一个急剧增长的趋势,或者换一个简单的说法,从松江、宁波、泉州、广州运出的每一船瓷器、丝绸、茶叶、铁料、布匹抵达吕宋之后,六成换成了白银,两成换成了金和铜料,两成换成了其他如名贵木材和香料这一类的杂货,……”

  “如果是海船运到旧港或者满剌加,情况略有不同,可能会变成三成白银,四成香料,三成会是火器、名贵木材其他西夷货物等杂货,……”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