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6章 我对钱没兴趣_春风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上午,姚远和牛小红在金牛宾馆签署了转让协议。牛家在当地算有头有脸的,提前联系好了相关部门,中午之前完成了转移手续的办理。

  姚远名下多了一块地和一栋楼。

  连地皮带楼房,20亩地、近10万平米建筑面积,200万华夏币。

  在这个年代是属于报社抢着报道的天价交易,要知道此时此刻,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普通住房的价格仅为300-500元钱一平米,商品房也不过1500元钱左右。

  1981年,经济特区深市东湖梨园开售,这是华夏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每套房配3个深市户口名额,每平米售价2730港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1000元华夏币。

  今年初,深市海富花园三期开售,售价约每平米4000元钱。

  购房者港人居多。

  深市的房价,在此时此刻就引领全国了,直到京城核心商圈形成,房价火箭式上涨。

  天府的地价房价基本可以对标南港,后者虽然只是地级市,但却是首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两年前开售的商品房小区均价为1200元钱,以当前的目光来看,简直是天价了。

  用二十年后的目光来看这笔交易,自然觉得和白捡了差不多,但是这样的对比是不公平的。

  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年代货币的购买力以及获取的难度。

  以工薪家庭为例,双职工家庭一个月工资收入大约是500元钱,一口三家一个月开销在100元钱左右,以当前南港的房价为例,这样的家庭需要25年才能买下南港市区的一套100平米的住宅。

  前提是这25年里不能有任何其余开支,除了每个月100元钱的生活费。

  别忘了,物价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么来看,姚远花200万买下了牛小红名字的地皮和烂尾楼,算是一个很好的价格了,双方都很满意。

  囤积一堆地皮等到二十年后转手卖出去赚钱,这种手法太低级太没挑战性,而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土地闲置会严重影响到地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

  这也是当广大人民群众们知道李家成(并非肖家炳秘书)手里竟然有许多十几二十年前囤积下来的地皮什么都没建什么都没干这事意见这么大。那么多地就这么放了十几二十年,李家成“爱国商人”的人设顿时就崩塌了。

  从银行里完成转账出来,姚远坐上副驾驶的时候,感慨着说,“你们以为我的目的是赚钱,其实是误会我了。我对钱的兴趣不是很大,但是赚钱是必要的手段,我要做一些事情但是手里没钱,怎么办,只能想尽办法赚钱。”

  坐在副驾驶上的何雪莉满头黑线,忍不住替姚远脸红。

  不喜欢钱?

  这是凡尔赛吗?

  还是因为手里有了很多钱之后曾经的小甜甜变成了牛夫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