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12章 归己之功为天有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策关键,就回到了能不能掏这五十亿、什么时候掏得出来的问题了。

  李素犹豫思索技术细节的同时,旁边颇有大局观的诸葛亮却是先反应了过来,诸葛亮很果断地劝说:

  “李师,您犹豫不决,是觉得这个方案,技术上有重大疑问么?”

  李素回过神来,谨慎评估:“有点小疑问,不大,主要是钱的问题。”

  诸葛亮一挥手,让马钧先退下,同时让工曹从事桓阶也退下,不能听后续的机密谈话。

  然后诸葛亮才单刀直入地劝谏:“既然只是担心钱,那就先把新城选址最终敲定下来吧。您也说了,这是未来国都有数百万人之后,才要担心的事情。

  现在您刚造新城,第一年都未必造得完,刚造好,前两年最多也就十万二十万人住。人少的时候,用水怎么都好腾挪解决,让百姓自己各想办法便是。

  我们既然技术上有了把握,那便是有了一个兜底的下限,心里不慌了。前面也说了,雒阳人口多起来、陛下把朝廷迁回,至少都是三年之后。

  以袁绍、曹操如今的局面,三年后袁氏肯定是灭亡了,曹操能不能收拾干净还不好保证。但到时候朝廷的财政压力必然比现在少很多,军费可以比巅峰时缩减。

  到时候,朝廷还怕拿不出这五十亿钱么?而且也没让一年就拿出来。这种工程,肯定要循序渐进修好几年。

  我看挖河和拼接高架倒是不费时间,可是铺高架那四十里石质水槽,要加工出来,不知要采秃多少坚硬的山岳,动用多少石匠。真准备修了,前一两年的钱,也济不了多少事。

  只能是先拿来采买雕琢生产这些石质水槽,攒些零件。最后一年资金全到位了,再挖沟打地基、架桥拼接。”

  诸葛亮的意思很明确:这个方案关键是给了大家退路,知道把新城选在平缓的山坡台地高处,没有问题,将来可以补救。

  既然如此,补救什么时候都能补,矛盾积累到那一步、不补就会民怨上升了,到时候再掏钱也来得及,前面该快刀斩乱麻先做的事情就做了!

  有了底牌退路,心中不慌。

  诸葛亮看李素还在思考,他不知道李素是在思考技术细节,诸葛亮便很有魄力地说了一句:

  “李师若是另有担忧,将来可以说是学生怂恿、以河南尹身份推动了这个配套工程。若是最终不谐,效果不济,学生一力承担。”

  诸葛瑾连忙说:“二弟你说什么呢!你有大贤之资,将来也是经世济民之人,怎能拿前途冒险。愚兄不过鲁钝中庸之才,这些新城选址、移民迁徙、配套安置,都是我这个民部尚书的责任,出什么事儿也是愚兄之责。”

  李素在旁边听得反而有些怒了,虽然这些人是好心,争相为看不见的风险提前承担预期责任。

  李素一拍桌子:“够了!说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