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7 殿试,皇帝震惊!_楚氏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

  把第三轮国试设计的如此之难,让他在最终论的殿试上考什么?

  往年岁举的那些考题,相比之下毫无难度。他要是出的太容易,岂不是显得殿试毫无难度?

  “诸位举子初涉朝政,当知一国政务之重,首在‘钱粮’。庚子殿试,便以‘钱粮’为题,进行对策。如何能让国库钱粮充盈?!”

  项燕然深思许久,道。

  钱粮是一切国政的核心,而这往往需要资深官吏,才能最深切的体会,并且提出良策。

  有了钱粮才有施政的基础,没有钱粮很容易就崩盘。

  寻常之人容易泛泛而谈,讲一些毫无可能性的空话。

  随着庚子新政的实施,大楚皇朝的国库各项花钱开支大增,正在迅速消耗国库的钱粮。

  平常的开销是小钱。

  最庞大的开销,是打仗。

  一旦要打仗,铲除诸侯、北征匈奴,那朝廷更是花钱如流水,如今堆满国库的钱粮根本禁不住花销。

  皇帝心底自然也早早的未雨绸缪起来,多准备几条筹措“钱粮”的良策。

  他也期待着,科举大考选出来的这群新举子,能让他刮目相看。

  “是!”

  二百名举人们松了一口气,纷纷提笔,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容易!

  太他娘的容易了。

  比起那些烧脑的国试考题,什么“地面到月亮多少里、三物同坠落谁先落地、水冰气的原理”等等。

  想法子帮皇帝弄钱粮,当然要太轻松了。

  就算完全不懂财政的人,也知道当家柴米油盐贵,“开源节流”这些基本的常识。

  一炷香功夫之后,众举子们答完考卷,封卷、上缴,纷纷离开皇宫。

  殿试结束。

  皇帝项燕然依然留在金銮殿内,一份份的观看众举子们的“良策”。

  “东方粟《商税》!凡商人,皆需纳税。”

  “桑弘阳《盐铁官营》!私人允许盐铁经营,民间贩卖盐铁之人积累了巨额财富。臣以为,当收归盐铁,由朝廷经营,设立铁官和盐官。”

  “朱卖臣《西北屯田策》。西北之地,有良田众多,接壤匈奴而百姓惧怕逃离。臣建议,迁徙百姓前往屯田,兴建军城堡垒,巩固边关,又可节省粮食长途运输之费,有利耕战。”

  “东郭襄阳《盐策》。小臣经营盐业,数年累积巨富。臣请收重税!”

  “孔径《铁策》。小臣在南阳冶铁,商人出身,深知冶铁之利,极为丰厚。臣建议,兴建官营铁器。”

  “张烫《告缗令》请彻查偷税漏税。臣还有一策《粥爵犒赏策》,过于大胆,请皇上赎罪。民间大豪者众,苦于无路报国。臣建议,凡向朝廷献财百万者,可设立十一级爵位,捐献不等钱财,以犒赏其拳拳报国之心。此爵为荣誉,光耀祖宗,不可为官吏,鱼肉百姓。”

  项燕然看着这一道道献策,心头感到震惊。

  人才!

  人才啊!

  一大群搞钱的人才!

  想想去年岁举,他出的殿试考题,“朕,心忧啊!”隐晦的提自己满腹忧愁的心事。

  结果,殿上一百名出身门阀勋贵的士子们,仅有小昏侯一人献上了《禁私铸铜币策》。

  其余士子们仿佛问若未闻一般,对财政避而不谈,都在大谈其它无关痛痒的问题。

  为何?

  原因简单啊!

  这些门阀勋贵的士子,自己的家族在大楚占着田产、山地、铜币盐铁等,最庞大的利益,谁肯割肉出来?

  禁盐铁,禁的是他们门阀勋贵的家产,他们自然不乐意。

  大楚朝廷要更多的钱财,他们定然会有损失,无比心痛啊!

  只有小昏侯不怕得罪那些强豪,敢说出石破天惊的《禁私铸铜币策》。

  项燕然为了避免此策提前泄露,甚至不得不一烧了之,以免打草惊蛇。

  可是,这次的科举大考选出的众举子们。

  太大胆了!

  他们很多人,既非门阀勋贵士子,也不是那些迂腐的儒生,什么大胆的计策都敢献上来。

  连卖官粥爵这种定然被天下人痛骂的主意,都敢拿出来献策。

  这群举子来自天下各地,许多都是出身贫寒,显然没有那么多顾忌。

  “好!”

  皇帝项燕然大喜。

  出乎意料的好啊!

  小昏侯主持的这届科举全科大考,选拔出一大群敢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假以时日定然大放光彩。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