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大国心态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申报》五月十日的头版头条,记者陶菊隐因为这次专访,一跃成为王牌记者。

  这篇报道在民间的影响非同小可。各省官媒首先转载响应,官媒评论纷纷出台。大有后来共和国学习会议讲话精神的意思。实际上本质都一样,任何时候都不缺乏揣摩上意的下属。

  现在是议会政治,各省官媒实际操控者不同,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资本。长江流域是方大帅发家的老巢,沿江各省的官媒自然毫不犹豫的站在吹捧的角度说话。不过苏浙两省比较特殊就是了,这里也同时是传统苏浙财团的势力范围。经过多年的经营整合,欧亚集团带动的利益圈子越来越大,基本上苏浙两省的传统势力分割成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张謇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一方面是欧亚集团的依附者和联合者,虞洽卿、盛家、青帮头子杜月笙这种。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的,欧亚集团的作用就是用商业手段解决问题。

  随着欧亚集团代表的利益群体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工商业代表们很快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沦为二流甚至三流。以纺织等轻工业发家的传统工商业者,在以钢铁、矿上、军工、航运、交通为主业的欧亚利益集团面前,根本就是只有被碾压的命运。

  商场跟战场一样,都是讲究实力为尊的所在。欧亚集团在长江流域根本就是独孤求败,在北方和东北,联合了周学熙的北方集团后,同样是一种碾压的姿态。这个庞然大物基本不碰食品、纺织之类的轻工业,这才给了传统工商业一片生存空间。

  上海这个地方太特殊,不可能变成某个势力的后院。即便是在长江流域随意碾压的欧亚集团也做不到这点。

  《申报》的专访一出,各地的马屁文四起,也有不同声音出现。比如各个在野党的喉舌,就不会去附和方某人的腔调。一直在上海苦心经营的《民立报》,这几年算是苦苦支撑,尤其是新闻法案出来后,光是保证金就让《民立报》停刊三个月。最后还是从南洋和广东凑了一笔款子,才让《民立报》过了门槛。

  《民立报》停刊三个月,对于国民党而言绝对是沉重打击。一张报纸都差点办不下去,这个政党还有什么实力可言?新闻法案产生的后果,就是让国民党的当家人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靠嘴皮子笔杆子吃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国民党整天挂在嘴边的政党政治,更是要有经济实力为支撑的勾当。大选,比的不是什么嘴皮子,比的是经济实力。

  残酷的现实,让在天津四处碰壁的汪兆铭清醒了一些,在国民党的中常会上,汪兆铭提出了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根基,苦心经营二十年的战略。

  应该说这一战略是比较务实的,即便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