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七章 奇迹_明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充分发挥榆林的优良传统,作战到底,毫不退让。

  以死相拼,死不退让,激战四天。

  孙传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崇祯九年(1636)七月二十日,负伤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他的心腹将领刘哲、黄龙,他的几万大军,已在此前彻底崩溃。

  纵横世间七年的闯王高迎祥,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在过去的七年中,他曾驰骋西北,扫荡中原,但终究未能成功。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然后终究到此为止。

  科学点的说法,是运气不好,迷信点的说法,这就是命。

  高迎祥被捕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崇祯皇帝没信,不是不信,是不敢信,等人到了面前,才信。

  处死高迎祥的那一刻,崇祯开始相信,自己能力挽狂澜。

  最后的帅才高迎祥被杀了,对崇祯而言,是利好消息,而对某些头领而言,似乎也不利空。

  高迎祥死后,许多头领纷纷投降,比如蝎子块、冲破天等等,原先跟着高闯王干,闯王都没闯过去,自己也就消停了。

  但有某些人,是比较高兴的,比如张献忠。

  张献忠跟高迎祥似乎有点矛盾,原先曾跟着打凤阳,但后来分出去单干,也不在一个地界混,算是竞争关系,高迎祥死后,论兵力,他就是老大。

  还有一个人,虽然很悲伤,却很实惠。

  一直以来,李自成都跟着高迎祥干,高迎祥的外号,叫做闯王,而李自成,是闯将,据某些史料上说,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这话估计不怎么靠谱,但关系很铁,那是肯定的。

  高迎祥的死,给了李自成两样东西。

  第一样是头衔,从此,闯王这个名字,只属于李自成。

  第二样是兵力,高迎祥的残部,由他的部将率领,投奔了李自成。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乱世,离去者,是上天抛弃的,留存者,是上天眷顾的。

  对张献忠和李自成而言,他们的天下之路,才刚迈出第一步。

  第一步,是个坑。

  我说过,对民军头领而言,崇祯九年(1636)是个流年,卢象升来了,打得乱七八糟,好不容易跑进山区,人都调走了,又来了个孙传庭,还干掉了高迎祥。

  按说坏事都到头了,可是事实告诉我们,所谓流年,是一流到底,绝不半流而废。

  一个比孙传庭更可怕的对手,即将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与之前的洪承畴、曹文诏、卢象升不同,他并非一个能够上阵杀敌的将领。

  他是统帅。

  崇祯九年(1636),阿济格率领大军打进来时,崇祯非常紧张,但最紧张的人并不是他,而是张凤翼。

  张凤翼,时任兵部尚书,他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按惯例,如果京城(包括郊区)被袭,皇帝会不高兴,皇帝不高兴,就要拿人撒气,具体地说,就是他。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