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八章:筹备王家祠堂_王德发的一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上学了,来弟的出了三顿饭的时间在家里,其他时间几乎闷头在诊所,一待就是一整天。

  诊所里病人多的时候,来弟就让浮萍去贵生家和三个哥哥一起吃饭,姐弟之间的关系,好得很。

  现在的问题是,王德发回来之后,所有的节奏都被打乱了。王德发在吃饭问题上一点都不挑剔,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

  三顿饭基本上就是在贵生和来弟家混饱肚子了,既然两个孩子管了他吃饭的问题,王德发也没闲着,主动要求每天接送几个孙子去上学、放学,其他的时间,就自由安排了。

  这几年在外面,镇上的一些变化,还是让王德发挺惊讶的,家家户户手头,看得出来,是有钱了。

  手头有钱,物质生活好了起来,人们就开始考虑怎么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了。

  王德发发现,喇嘛庙山上,多了很多祠堂,戴家祠堂、温家祠堂、李家祠堂等等,一个比一个一个修的威严庄重。王德发佯装去喇嘛庙,把各个祠堂都转了一圈,心里大概就有点谱了。

  各家的祠堂,都是各家人平摊费用修起来的,能修的起祠堂的,都是镇上的大姓氏,姓氏大了,不乏有出类拔萃的,大手一挥,就给祖上的祠堂捐钱,换来祠堂碑上靠前的位置,刻上自己的大名,就好像从此能和老祖宗荣辱与共,未来子孙后代就能光宗耀祖了。

  几家祠堂都是紧邻着喇嘛庙修的,逢年过节去庙上磕头上香一结束,扭头就可以进自家的祠堂,给老祖宗再磕个响头,安排和布置的的确很合理。

  祠堂的大小都不一样,王德发心里揣摩着,这大小肯定和各族里的钱多钱少有关系。看看那戴家祠堂,都快赶得上喇嘛庙了,戴家在镇上就大姓人家,人都出的钱就多,钱多当然就给老祖宗修的气派了。

  越是了解的清楚,王德发心里就越觉得自己冥冥之中好像想干点啥,又一时半会明确不了自己要干啥,总之就是特别的费脑子,在心里念念不忘。

  知道有一天王德发碰到了老二,就聊起了镇上这几年是怎么流行起来修祠堂的事,王德发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老二,你说咱们镇上好几十号姓了,怎么就想着修起了祠堂啊?”

  “老哥,你这几年在外面,回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家手里都有钱了啊?”

  “发现了啊,你看那些祠堂里的功德碑,名字靠前的那些,可真是大手笔啊。”

  “这就对了,手头有钱了,没想着给活着的人尽孝,尽想着怎么给祖宗添彩。要我说,这修祠堂啊,不是不可以,但镇上现在的这股风气,已经邪了。估计他们都忘了,祖宗应该是被记在心里的。”

  “你说的对呢,老二,我也觉得确实是有过了,我这出去几年,回来就这么多祠堂,几乎是一年就是一座啊。咱先不说风气的事,你从你阴阳的角度,说说风水的事吧,这修祠堂都有啥好处。”

  “好处?好处就是逢年过节,可收割一波大家的供奉。当然,有弊有利,从形式上讲,祠堂肯定是更能凝聚自己的族人,比以往,谁家有事,就请回来自家的老案来祭奠要更正式和隆重了。”

  “老二,那你说,你作为一个阴阳,你觉得修祠堂有没有必要?”

  “长远看吧,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拒绝把这样的爱族行为,不能沦为是各自炫耀的平台,正常心对待老祖宗,那祠堂就有必要。”

  ………

  和老二聊完,王德发才突然想明白了自己一直想不到的问题就是,他要给王家也建起一座祠堂。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