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绝妙好文_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提着衣襟匆匆来到城东杨府,请求面见族兄杨伯安。

  杨府的书房里,杨伯安正满脸愁容的看着窗外那桐柏山,一脸的无奈之色。

  这一年他也是够倒霉的,本来身为弘农杨氏的一支,跑到这义阳县做个乡绅,已经是跌倒谷底了。

  哪想到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所有的田地竟然一夕之间全部被划作了天子籍田,甚至求到族兄,太尉杨彪那里都不管用。

  作为曾经的人上之人,却被欺负成这样,让他怎咽下这口气?

  于是他又想个主意,派出部曲去吓唬老百姓,以把百姓吓跑。

  结果消息又传了过来,他派出的部曲被曹军抓住做了苦力,正在给百姓修水渠呢。

  虽然是重重的打了他的脸,但是他也不敢去讨说法,只能吃这哑巴亏了。

  此时,见旁支从弟杨少安走了进来,杨伯安不耐烦的道:“我最近有些劳累,没有要事不要烦我。”

  “兄长,大喜啊,”杨少安从怀中取出那幅字,恭恭敬敬的奉上道:“今日有人前来装裱,小弟见这篇文章不俗,特来请兄长品鉴一番。”

  杨伯安乃是当地名士,好结交读书人,这方圆百里,但凡有几分名望的读书人,皆是杨府座上客。

  他们平常总在这里举行文会,品评各自所写的文章。

  所以附近文人的文章如何,杨伯安也算是知根知底。

  见从弟又送来了文章,杨伯安皱了皱眉头道:“他们那些人天天来这里,所写的文章,我岂能不知,何用你再拿来给我看?”

  杨少安坚持道:“这篇文章,可是不同凡响啊,兄长一看便知。”

  “又不是古文,当世我什么文章没见过?”

  杨伯安厌烦的瞅了从弟一眼,心想瞅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不过他还是接过那张纸,抖开一看,只读了两句,眼睛便被吸引住了。

  这可是杜牧的经典名篇,而且是杜牧面对当时藩镇跋扈,外族入侵,政治腐败,百姓水深火热,帝国即将崩溃,然后有感而发,才写出了这篇文章。

  杨伯安也并非是浪得虚名之人,本身也有几分文化功底,当然能看出这篇乃是不可多得的绝妙好文。

  他端着接连读了三遍,这才连连赞叹道:“好文章,好文章啊,只是不知,这桐柏山人是哪位?”

  杨少安摇头道:“那人好像是个武夫,放下就走了,只是约定三天之后来取裱件,我没有来得及问。”

  他突然眨了眨眼睛,意味深长的道:“不过……兄长,此文没有署名,且无人知晓。

  人这一生啊,只需做出一篇这等好文,便足以名扬天下了,甚至名垂青史了。

  您看……是不是……”

  杨伯安顿时明白了从弟的意思,这么好的文章没有署名,只要谁先认领了,等传扬开来,被世人认可之后,那便是谁的,即使正主跑出来也没用了。

  这样的文章本就不可多得,人一生只做一篇经典,也能说的过去。

  而原主想要再写一篇同等档次的证明是他剽窃,应当也不是那么容易。

  绝妙好文,哪是随随便便能写出来的?

  杨伯安沉吟片刻,立即提起笔来抄录了一份。

  他的书法自然要比原件好的多,只不过在末尾处题名为桐柏斋主,那正是他杨伯安的雅号。

  把原件交到从弟手里,杨伯安严肃的叮嘱道:“记住,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另外装裱之后再去跟那人打听打听,看看他还有没有其他文章。

  去账上领两千钱,回去吧。”

  送走从弟之后,他赶紧吩咐下人道:“速去请诸位先生过来品茶,就说我偶作文章一篇,意与大家共勉。”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