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节 老物件1_东北农村诡异故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戴着也不疼不痒。小舅舅跟珍宝一样的珍藏着,直到后来文革,只要沾点古物意思的东西,都会被翻出来砸掉,破四旧么。小舅舅就把这东西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给埋在了园子的豆角架下。东西小就比较好藏。那帮红小兵知道这家有传家宝,就到处乱翻,翻不出来就逼着小舅舅交出来。小舅舅就拿出一个长命百岁的小玉锁忽悠他们。总算他们不识货,见到有个玉器就拿走了。这个东西就算保住了。可是后来风潮过去了,小舅舅再去当时埋的地方挖,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埋下去的小木盒了。小舅舅挖遍了园子里,还是没找到。舅舅说这个就是缘分断了,玉的东西本来就灵气重,知道躲灾,可能借了地气就土遁了。我听了无比的可惜,这个东西要是传到现在,我也拿到鉴宝上去,说不定我就一夜暴富了。哈哈。

  另外还有个搞笑的老物件的故事,说是屯东老刘家,老太太娘家有钱,当初给的陪嫁里有好几十根银簪子,双股的缠丝的各式各样,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玩意。这老太太平时也不当好玩意,就拿来盘疙瘩纠(东北管妇女后面挽一个团的发型叫疙瘩纠)。后来儿子长大了。她就满屯子乱转,遇到哪家的姑娘好看,就想给儿子说家里去。去相看也不管能不能成,先拔下头上的簪子送过去。也亏的那时候农村人都老实,要是不成的话,都给送回来。但也有眼皮子浅脸皮厚的就收下了。等她四个儿子结完婚,手头簪子少了一半。老太太还没事念叨呢,这些簪子都够给我孙子相看媳妇的见面礼了。

  后来实行公社了,什么都要票,粮票布票油票啥的,老太太家里不宽裕,就打这些簪子的主意,一会想吃肉了,就偷偷拿簪子去人家卖熟食的私下弄点猪头肉。于是簪子一根一根的减少。终于有一次,听说可以将银子首饰都换成钱,这老太太就把剩下的十几根全都给换了,那时候银子可真便宜啊。换的钱转手就给儿子扯了布,做成了一件的确良衬衫!这败家老太太啊,这么多簪子拿到现在多少钱啊。再说是按银子克数换的,那老手艺手工加工的样式,就这么都融化成了为祖国四化做建设的银丝了。你现在在找这些手工缠丝的簪子,可真少见了。

  老太太糟蹋东西不少,老物件也有灵气。脑袋上剩下最后一根簪子没换,是留着平时盘头发的,没事不是簪子戳到手,要不就是划到脸。有时候放在炕上都只硌她一个人的屁股。老太太生气,就把这银簪子也交给银匠,打成了四五个掏耳勺。几个儿子姑娘家一家发了一个。都说银子的掏耳勺软和不伤耳朵。老太太的这些个就不行,能把耳朵掏出血,还不如火柴好使呢。我猜这个就是老物件的无声报复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