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一章 危机(十)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夏的李元昊和蒙古的铁木真,都是这个形象。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原王朝的生产量比较发达,各种纺织品十分丰富。游牧民族根本无法自己生产纺织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游牧民族都是以皮毛做成的衣服为主。只有那种高级贵族才能穿丝绸衣服,这些丝绸都是从中原王朝进口的。在帽子上也是一样,中原王朝已经开始佩戴乌纱帽,而北方游牧民族没有这个水平。通常佩戴动物皮毛做出的帽子,一般以狐狸或者熊的皮毛为主。

  除了这些,帽子的左右两侧都会有一根动物尾巴。这是为了保暖,可以有效的保护脸部和耳朵。有的类似于现在的雷锋帽,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动物尾巴的长度一般到肩膀的部位,但是在电视剧及文学作品中,这一情况被无限夸大。在一些电视剧中,贵族们都戴着皮毛做成的帽子,而且动物尾巴的长度一直延伸到了腰部。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在影视剧中,只要是游牧民族,似乎都是身着毛皮这个形象。其实,辽国和金国贵族或许还有可能是这个形象,但是西夏和蒙古贵族完全不是这个套路。比如西夏贵族,在正常情况下,西夏贵族是不戴帽子的。至于蒙古贵族,他们的帽子有自己的风格。最搞笑的是在夏天也戴着皮毛做成的帽子。虽然人家是游牧民族出身,但是也知道什么是冷热。大夏天戴皮帽子,没有这么傻的人。在真实的历史中,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会被迅速的汉化。前两代或许还可以,但是在此之后的贵族,基本上会接受汉文化的东西。比如不可一世的大辽国,到了辽国的中后期,在各方面越来越汉化。到了元代时,汉化的很彻底。帽子上已经没有什么两条狐狸尾巴了。

  鞑靼的甲胄主要是皮毛甲,很少有铁锁鳞片甲及锁子甲,有也是通过缴获,所谓的重甲也只不过多穿几层皮毛甲,在最外层牛皮上铆钉上几块铁片。一般的箭矢还真射不透,只有重箭近距离能穿透。

  目前章子俊改良后的火枪,面对这样的重甲在一百米外杀伤有限,只有进入到八十米内才有杀伤力。如果鞑靼的重甲骑兵冲锋的话,到八十米时,只能开一轮枪后,鞑靼重甲骑兵的刀就砍到火枪兵的脖子上了,为此配备了小型虎蹬炮用实心弹,作为百米外的先期打击。

  目前鞑靼的这一支游骑所谓的重甲,就是多层皮毛甲,从树林中到乱石坡正好是一百米内,也就是说刚好在火枪的杀伤范围之内,再加上一门虎蹬炮的加入,让鞑靼的刀斧手抬不起头来,而跟随后面的弓箭手,却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重箭朝着树林而来,为刀斧手作掩护。可是公上缨有树木及临时搭建的“工事”做防护,不管多少的箭雨起不到多大作用。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