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章 绥德知府郝渊之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律的教化戏和神仙戏,在文禁已弛的情况下,开始创作一些历史题材和世情题材的杂剧。这种文人戏的创作风气,使明杂剧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也由此而真正形成了明杂剧的特点。

  对于郝渊之的这个“爱好”,章子俊大加赞赏,大捧臭脚,把郝知府激动的浑身冒烟,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上司的欣赏,还有比之更难能可贵吗?难道章子俊真的喜欢这写杂剧?非也,而是让这些同僚有事可做,把注意力引开,把心思放在他们喜欢的事上,因为接下去在平安镇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怕吓着这些官老爷,也让他们少找自己的麻烦。

  郝渊之除了写杂本,还有另一个爱好,常常在自家内院涂脂抹粉跟舞娘与小妾们一起演杂剧,在一群莺莺燕燕中时不时冒出一声公鸭叫,这样的情景如果放在五百年后很平常,可是在目前来说真的很是奇葩,如果被外人知道的话,可能要卸职丢官的,这叫有失官体。

  不管怎么样郝渊之写的一出戏《书生偷会千金》就发生在自家身上。郝渊之景泰元年进士,家中一百多口人丁,有大儿郝泰、二儿郝之郎,三儿郝永延,另有小女景花。作为郝渊之膝下唯一女儿,从小备受宠爱。年芳十八,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而且景花才艺了得,是当地出了名的才女。

  眼看着女儿到了嫁人的年龄了,郝渊之想为女儿找一个德才兼备的夫婿。虽然求亲之人很多,可郝渊之父女一个也没看中,这是为何?原来郝知府要求未来的女婿,必须满足条件,相貌英俊,品行端正,年轻有为。那不是条件,而是必须,主要是能写杂剧,要有功名,家景富足,古代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作为官宦之家,不管是娶妻嫁女首选就是在同样为官同僚中去找,看似要求挺合理,可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年轻后生,基本上没有。

  挑来挑去不知不觉间景花二十八了。这下郝渊之慌了。寻思着降低标准,只想着尽快将女儿嫁出去,直到有天,郝景花在丫鬟的陪同下,去东街闲逛。没想到逛街时,遇到风度翩翩的书生孙明浩。

  要知道在这西北之地本来读书人就少,书生更少,就好比野鸡堆中突然出来一只凤凰,而周辰宇风度翩翩、英俊洒脱的模样,还出口成诗的才华,立马吸引住了景花小姐。

  此时这位书生周辰宇正在给一家胭脂铺子提匾,边上围着一群老书生,大家七嘴八舌地在说着什么,似乎在商讨着取一个什么样的店名为好......。

  “李乐兄你的“颜红坊”不妥,看着倒像是个作坊,而张维兄的“祁连冷雪染胭脂,一线明眸烁黛眉。”句倒是不错,只能算作门口对联之用,王掌柜的“淑芳斋”那是杂货铺,某到是有一句,不过取好了掌柜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