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医疗体系_三国:从签到开始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辽东出资。”

  王山道。

  各县皆设置医馆,医馆坐诊医生与县尉同级。

  穿越过来的王山,十分明白医疗体系的作用。

  一个强大的医疗体系,能让自己手中的劳动力多奋斗十几年。

  完全不给华佗拒绝的机会!

  华佗顿时老泪纵横,拜服道:“老夫替天下百姓,谢过安东将军!”

  好,华佗终于归心,把他绑在战车上,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医馆还不行,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为此,王山提出了实验田概念,让华佗大批量种植药草。

  之前华佗也种植过很多药材,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而王山一下子就拨给他几百亩良田,连种植人选都安排上了。

  “大人,老夫定当尽力!”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王山这是要下血本了。

  等到医馆建立起来,王山还计划让他们充当环境委员的身份。

  第一批学员,王山挑选了一批军中识字的长吏。

  三四十岁的年纪,虽然体格强壮,但是王山认为,他们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扩大识字人数了,这件事迫在眉睫。

  好在,辽东还有管宁等人。

  王山亲自去拜访。

  原本。

  管宁还不打算出仕,但是看到辽东的发展他不禁心动了。

  二十万流民和王山不停的砸钱带来这种蓬勃的朝气,是大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就像莘莘学子一样。

  管宁一直感慨,百姓汗流浃背而不怠惰,甚至欢喜异常,这是繁荣昌盛的象征。

  “诸位,书院之事,考虑好了吗?”

  王山问道。

  王山正好在管宁住所见到了王烈、邴原、国渊三人。

  这四人智力属性都很高,而且皆是大汉名士。

  王山不禁心花怒放,给四人描述了书院建成的盛景,令四人也十分向往。

  “定当竭力。”

  四人承诺道。

  有了这四个人的招牌,会吸引大部分读书人前来求学,进而带动辽东的文化发展。

  王山计划建立辽东书院,由四人主持,作为领头羊。

  辽东书院下辖数个识字书院,普及识字率。

  然而,这一点,管宁有不同的看法。

  “按照现在要求,适龄儿童都要普遍识字。

  这一点,会导致寒门子弟增多,恐怕对安东将军的事业不利。”

  现在,识字权掌握在士族手里。

  贸然挑战他们的权威,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无妨,识字罢了,至于求学,就各凭本事了。”

  王山道。

  识了字,就是简单地开了智,有本事的聪明人自己会抓住机会往上爬。

  管宁等人点点头,他还真怕王山突然要挑战天下士族。

  历史上,孙策入江东的时候,没少打压本地士族,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

  后来孙策凉凉了。

  孙权花了好大力气安抚江东士族,这才使得局面稳定下来。

  陆逊也是在关系缓和后才开始出仕,救了吴国一次。

  士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和最高统治者斗了几百年还存在。

  杨广几次伐高丽,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耗士族力量,李世民将科举发扬光大,还是在斗士族。

  接下来,王山便打算花费重金大量采购书籍放于书院中。

  管宁差一点兴奋地晕过去。

  这个年代,为什么知识这么难传播,最主要的是书籍得不到有效的传播。

  一本书的价格就令寒门子弟止步,所以古代各种游子求学。

  老师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尊师重道的理念,就是因为他们有知识和书籍。

  而书院有了书籍,对人才的吸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安东将军,我等的藏书,尽管拿去用。”

  管宁大方地道。

  而王山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这么费劲的来求四人,就是看上了他们的藏书。

  等自己以后有了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那还不得咔咔复制。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