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3节 临安府之劫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月二十五日晚,鞑军全部退出了临安府,一直往北撤离。

  这支部队由大将张千里率领,是劲旅,任何人想吃掉他们,都会咯掉自己的牙!

  川军没与他们开战,礼送他们出境。

  在临安府城墙四周,以及皇宫、六部桥等位置升起了大宋的旗帜,还有孟之祥的“孟”字大旗。

  可以看到,“孟”字大旗最大,最明显!

  入城后的川军自上而下,都极为愤怒!

  临安府城,这座曾经让宋人感到无比骄傲的大城市,已成废墟!

  战马行驶在御道上,入目处尽是一片残垣断壁---鞑军进城后需要热食,城内物流断绝,没有外面的煤炭和柴火输入,鞑子一来命宋人出外打柴,二来命宋人拆除城内木制建筑劈开后生火,到处乱拆,加上兵火侵袭,木制建筑物难有幸存!

  城内人口稀少,都是鞑子造的孽啊!

  在忽必烈进入临安府后,起初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屠杀,忽必烈与以前的鞑子贵酋相比,清楚汉人文化,更熟悉民情和有长远打算。

  进城后,一些鞑子意欲开屠刀杀个痛快,他们认为大军进城时受到宋人激烈抵抗,如都元帅兀良合台说:“宋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

  而在忽必烈看来,纯属滥杀一气,于事无补。

  他出军令,严厉约束军人们不得滥杀无辜,并派出帐下亲兵四处监督,充当军法官。

  看脸的,如果是真鞑,他们无缘无故地杀上个把人,那真不是件事,忽必烈亲兵当作没看到,只要他们不把一条街的宋人杀光就行。

  若汉军乱杀汉人,忽必烈亲兵则看心情,要是汉军识做送上礼物,也就算了,否则捉住他们鞭刑是轻的,长官心情不好时拿他们开刀纯属正常。

  忽必烈对兀良合台道:“将士暴露于野,所欲者土地人民,得地无民,将焉用之。”

  说得诸鞑心动,忽必烈幕僚王鹗也乘机道:“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

  王鹗者,汉人出身,金朝状元,金哀宗天兴三年蒙古军攻破蔡州,为蒙军所俘,意欲戮之,被张柔救下来,成为张柔幕府。

  马真后称制三年忽必烈召见,他进献治国之道,即过档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王鹗曾告诫过忽必烈曰:“北宋靖康之乱,金人对宋人极尽羞辱之事,却不曾想,一王不辱一王,一王不弑一王,若辱之,杀之,因果报应,致有金人蔡州,其余贵酋,或八千,或三五千,皆得军驱,打下的官长、士兵,均获百数十人的军驱,是以封刀,未作大的杀戮。

  城内数十万人口,鞑军围城前的最后一晚上,逃跑了十数万人,之后,剩余人口皆成了鞑子的盘中美食。

  鞑子进城后,签军数万,从而把城市严厉地控制起来。

  为赶快回到北方争汗位,忽必烈时间抓得紧,进城的头一天,即时派人清点皇族、官吏军人家庭成员,还包括太学学生,城内的儒释道三教人士、医师、工匠、绣女等“技术型人才”,以及壮劳力和年轻妇女等等,预备押运北上。

  那些民众听闻要被带到北方,无不大惊失色,意欲逃跑,却哪里能够跑得掉!

  视战利品为生命的蒙古人,不可能放过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