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8节 天下岂有坚不可破的城墙!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祥和官员们吃酒,犒劳到来的左军。

  然后马军司的“准备差遣”范彦良按孟珙先前的计划,带孟之祥去参观了建康城城防和马军司。

  建康的历史悠久,又名金陵、江宁、南京,是六朝故都,东南要地。

  南北朝梁朝全盛期,建康已发展为人兴物阜的国际性大城市,它西起石头城,东至倪塘(方山北),北过紫金山,南至雨花台,东西南北各四十里(约130平方千米),人口约二百万。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东南两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栅,成为外围防线,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可见其地域之广,不仅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由于东吴建业城和东晋建康城均恃大江为固,故而只建了夯土城墙,城门多为竹篱门,南齐时正式使用城砖修葺城墙。南齐建元二年(480年)“五月,立六门都墙”,从此以后,建康城固若金汤。

  南宋时中原诸族衣冠南渡,建康更是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

  为保卫建康,除了主城建城墙,还在其四周又建了若干城镇军垒(如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冶城、越城、白下城、新林);为安置南迁士民,又建了一些侨寄郡县(如丹阳郡城、南琅琊郡城等)。这些环建康的城镇聚落周围也陆续发展出居民区和商业区,并逐渐连成一片。

  另外还有丹阳城(大城西南)、白下城(大城北)、江乘城(大城东北)等,许多重要机关在城外各自为城。不仅可以加强防御,还可以互相支援。这种形式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极为罕见。同时也说明建康城区不断向城郊发展,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建康城防最高峰期是朱元璋定都建康时,建造了35.3千米的世界第一长城墙,而南宋建康的城墙虽然没有明城墙这么夸张,但其层层叠叠,防御体系非常严密。

  孟之祥参观建康城防,看到是青砖堆砌,以糯米汁+鸡蛋清沾合,坚固无比,城墙高大雄峻,墙道宽敞,据高临下,各处城寨,也不知道有多少重,如果军民肯守,则敌军来围攻,一路打过去,多少人都不够填!

  讽刺的是如此坚固的城防,又有多少次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以孟之祥站在二千年历史巨人肩膀上的目光看到了: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面对着晋国大军,定都建康的东吴败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的话音绕梁,定都建康的南唐败了!

  南宋初期,金兀术打过长江,宋高宗守不住建康,不得不逃往海上,建康的人口财货,被金兀术搜刮一空!

  南宋末年,元军轻易攻下建康,坚固的城防付诸东流。

  明朝朱元朝定都于建康,皇太孙朱允火文接位,然后他四叔杀来,破建康,朱允火文从此下落不明。

  而此时,建康城墙已经是世界第一,坚固无比,没起到任何作用,守军是开城投降!

  再到南明时期,鞑靼人南下,金陵城轻易投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巾帼美女决心投水殉国,然而她的丈夫却说“水太凉”,嫌水凉而没有投水,堂堂的南明朝廷大员,气节胆识不如一个女人!

  太平天国兴起,定都建康,然后被湘军打破城墙,攻进城去。

  还有那惨痛历史,倭人大屠杀,南京的城墙没有保护子民。

  记忆的最后是“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面对着无敌的人民军队,刮国党南京当局唯有弃城防而去。

  ……

  城墙上,范彦良陪着孟之祥参观,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城北的大江,当时的江水充沛,江面辽阔如同汪洋一片!

  坚城,大江!

  “建康外有大江为护城河,内有高墙为凭恃,建康的城墙天下第一,我朝万世不移也!”范彦良得意洋洋地道。

  孟之祥点头附和,用他人听不到的声音道:“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城墙!真正的皇者是无需倚仗城墙堡垒来保卫他的国家的!最坚固的城墙,是民心!”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