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节 全子才进军_狠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小开封,可见其昔日的繁华),此时只有十余处民居,并无敌军防守。

  占领该城,全子才也不好意思写什么捷报,就驱兵前进。

  二十四日,全子才军到达毫州,斥侯说该城有敌人防守,全子才遂命统制官宋铭率本部军二千五百人前探,宋铭磨磨蹭蹭地上前,半天后,他派人回报,喜洋洋地道:“我军攻占毫州!”

  全子才心中高兴,问我军伤亡如何,战果如何?

  答曰:“我军无伤亡,守城敌军是七个士兵,见到我军就投降了!”

  “哦!”全子才木然,觉得有个奖励难以出手。

  原来为了奖励军队出战,规定夺下第一座敌城(不含空城)时奖励军官升一级,官兵们人均发二贯钱。

  毫州残破到只有七名士兵守城,一见宋军便投降了,这可怎么算呐?

  结果还得认账,说话算数,升官的升官,发钱的发钱,毕竟这是宋军端平入洛的第一个战果。

  六月末,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当地守军是留守的金军,迎风而降,宋军顺利进城。

  南京应天府又名归德府,宋太祖在后周为将,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河南商丘),就是他发迹之地,即龙兴之地也!

  太祖登位后,把宋州改为应天府。

  虽说战绩不大,但意义重大,因此全子才露布飞捷,沿途让民众们高兴,到得临安府,官家与大臣们接到捷报,自然是非常高兴。

  他们高兴过头,没注意随捷报而来的是“为阻碍我军前进,蒙古人决了黄河大堤,黄河水泛滥,我军前进困难!”

  长途行军的南宋军队怎么也没有想到,即使是没有阻挡,但照样有人盯上了他们,而盯上他们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一年多以前与南宋在蔡州城下并肩作战蒙古名将塔察儿。

  原来就在一年前蔡州之战灭金后不久,蒙古军由于长期作战补给不足,加之中原地区天气转暖,北方的蒙古兵不适应,于是蒙古军队大部队北撤过了黄河,但还是留下了塔察儿、张柔等部少数人马在黄河以南。

  当塔察儿接报,得知南宋军队北上以后,下令不得作任何阻挡,并且把蒙古军撤到黄河以北,试图给南宋留下了一种蒙古并不在意河南之地的假象,使得南宋军队如入无人之地。

  南宋军队并没有看出蒙古军的伎俩,可这只是上当的开始。

  塔察儿在假意北撤前后,下令决开了多处的黄河大堤。

  巨量浑浊的黄河水,像一头咆哮的野兽,挣脱了堤岸的束缚后,向下游扑去、堤外的城市、村庄、原野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被黄河水淹没……

  由于那个时候黄河与淮河部分水道相连,黄河水致使江淮地区发生严重的洪灾,可称为“黄泛区”,范围极广,很多路段都是洪水齐腰,甚至是到士兵的颈部。

  官兵们泡在水里,甚至数日都不能踏上干地,衣甲尽湿,不得不将自家的东西高举过头行军,就象投降缴枪不杀一样,缓缓而行,以致于怨声载道。

  事实上,在“黄泛区”艰难跋涉的全子才的部队,有多人被淹死!

  之后清点,被淹死的人过百之数。

  人还可以过,辎重根本过不得黄泛区,他的后勤补给不得不改道绕过江淮才抵达河南,如此就拉长了补给线的距离,本来补给就困难了,如今是雪上加霜。

  全子才能怎么着?

  唯有用信念支持着自己,继续前进,七月初,汴京(又名北宋东京、开封府和金国大梁)在望!

  此时的汴京形势如何?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