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路径选择_风月艳留香在线【艳过请留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形式组织起来的,而是在阶级和国家消亡之后产生的,是摒弃了以往社会的弊端的新形态。第二,“自由人联合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最终要达到全人类的解放和高度发展,这是区别以往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内在蕴含

  我们首先要了解“共同体”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共同体”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卢梭提出,他从政治权利层面阐释这一概念,指出社会契约的缔结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个人需要服从集体“公意”从而形成政治共同体。而本文所说的“共同体”,是指“人们在某种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或是指若干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基于共同的利益或价值,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形成的统一组织或类组织形态,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3]。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出现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广义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4]的全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举行的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首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对外介绍好我国的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5]。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从对外宣传工作的角度论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阶段,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初步形成。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支柱,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兼容并蓄、安全上守望相助、生态上共担责任。201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了完整表述:“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2018年3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写入了我国宪法。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安全五个方面。政治上,摒弃以往的冷战思维、坚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认为各国需要结成伙伴关系,建立新型对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