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0章 准备物资_清穿之福晋好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人重名声,那些商户、富户不缺银子,缺名声。你可以弄一个捐献榜,把捐了银子的人家全都写上去,在各个府衙门口,还有城门口或者是人流多的地方公示出来。

  百姓们知道谁家捐了多少银子,受人恩惠自然会替人说好话,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好名声不就有了?”

  士农工商,在各个封建王朝,商人的地位都是最低的。

  西汉时期,商人不能穿丝质衣服,不能乘坐马车,甚至商户人家的女儿,都不属于良家女子。隋唐时期,商户及其家人不能坐有车厢的车,商户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到了宋朝,因为税收主要来自商贸,商人的地位稍微提高了一点点,商户子可以入学并参加科考。

  现在的商户虽然能参加科考,但地位仍旧是最低的。如果出钱就能买到好名声,那他们肯定会捧着大把的银子来主动捐献。

  “你还可以给捐献银子最多的人家题块牌匾什么的,就写积善之家、仁善之家,大清雍亲王亲手题的字,想来应该值不少银子吧?

  或者你定一个数额,只要捐的银子超过这个数额的,你就让皇阿玛赐一道褒奖的圣旨,这样一来,估计会有不少人争破头。”一道圣旨成本才多少呀,还不用康熙亲手写,这种好事儿,康熙一定会答应的。

  胤禛点点乌那希的脑袋,笑着说道:“你这小脑瓜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

  “这个,估计只有老天爷知道了。”乌那希耸耸肩,心里道:这可不是我想的,这些桥段,电视剧、小说里都已经用烂了。而且招式不怕老,有用就行。

  “若是募捐到的银子多,还可以顺带把水泥路修好,也可以趁着这次赈灾的机会,把那些高产粮食带过去。

  田地遭了水灾,眼看收成无望,朝廷也没那么多粮食一直养着他们,可以让他们种些土豆和红薯,好歹能撑到下次收成的时候。”

  胤禛把乌那希提出的办法整理好,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了道折子呈给康熙。

  康熙看完后爽快的准了,不准也没办法,国库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现在胤禛能想办法弄到银子,也是给他这个皇帝减轻负担了。

  不像老八,面子薄,耳根子软,又想着跟大臣们打好关系,不管谁去借银子都批,跟胤禛一比,高下立现。

  赈灾的事情自然是越快出发越好,把折子呈给康熙后,胤禛就亲自去户部守着,督促他们尽快准备好银两和物资。

  有胤禛坐镇,户部的人不敢偷懒,平时偷奸耍滑的人现在恨不得多长几只手,早点准备好东西,就能早点送走这个黑面神,有雍亲王在,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催缴欠银的事情,康熙已经交给胤禩处理了,并且明确告诉他,国库的银子,一分一厘都要追回来,给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