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让文字传播的快一些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生,而是学徒。负责给前面三百名学生打下手,每个学生带四名学徒。

  “父皇,我也要学徒。”九儿撅起嘴说。

  “你不是有二十个嘛!”

  “他们都快超过我了,哪还需要我教。”

  “学的这么快?”朱由检没想到这一组的进展居然是最快的。

  “也不是每个人都快,但是里面学的最快的是程欣和童勐。”

  一群人里面出几个天才,这是有可能的。朱由检很高兴,中原文化里,虽然一直注重文科教育,但是在数学一科里一直都不断有天才出现。

  长平公主的二十个人里,大多是京城的官宦子弟,有点底子也是正常的。况且,算术的教材是现成的,不需要朱由检单独制定。

  引入阿拉伯数字之后,算术一门,就像『插』上翅膀一样容易起飞。跟汉字切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这一组最快,那么他们就需要专业老师来教授了。

  经济学很深,朱由检是不懂的。他原来吹牛说教经济学,现在只能随便先找个商人来充数。

  找来找去都想不出合适人选。要说明末的晋商,朱由检是瞧不上的。都是一群胆子大,敢卖国的投机分子而已,算不上有高超的商业手段。

  所以,九儿这,只能暂时找了几个老掌柜的滥竽充数。

  某天实在被『逼』的没有办法了,朱由检只好说了说股份制的道理。九儿若有所思,终于被哄走了。

  “我走之后,首先要完成教材编撰。教材中一定要把物理和化学分开,两门专业不可混为一谈。”

  “教材成型之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门学科学习,不要贪进。”

  “基础专业课学习之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最好根据现有的物件来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所在。”

  “集中所有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之后,再给我看。”

  朱由检现在的做法不是自己让学生们去烧高炉炼铁。而是让学生先去发现问题所在,并且结合所学的理论去对现有的物件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所在。

  想当年,朱由检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经对他说: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句话朱由检记了好多年。

  技术的进步不是计划『性』的,而是发明者主管能动『性』的。

  需要达到什么效果,然后不停的去实现它。这才是技术能发展的根源。

  朱由检不想指定谁谁去造枪,谁谁又去造炮,他希望这些学生中每个人都能主动的看出问题,并解决掉。

  因为,朱由检在这些天的描述中,其实已经把很多东西都植入到了这些学生的脑海里了。

  这些颗种子,就等着看在谁的手上发芽了。

  “我要走了,大家都回去吧!”

  理工学院的大门口,所有的学生都站在周围来送朱由检。

  “我还会回来的,等我回来的时候,就是给你们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不然到时候完成不了作业的。没有完成作业的,我不给他毕业,记住,我是这个学校的校长。”

  “校长,我们记住了。”

  朱由检刚刚离开没多远,迎面就跑了一匹快马。

  “皇上,江北来信,一切已经办妥。”

  “王承恩,让你找的人到齐了吗?”

  “全都已经安排好了,其中有几个真的是绑过来的。”

  朱由检给王承恩的任务是去寻找一些人,朱由检只是给了个名单。

  但是这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也不知道王承恩的手下找的人对不对。

  “走,先去看看去。”朱由检已经有些期待了。

  马车一路飞驰,很快来到南京郊外的一处庄园。朱由检看到庄子附近没有农家,唯一的庄子周围还戒备森严。

  还没进入大门,里面就传来各种吵闹声。

  “你们把我关这里这么多天是什么意思,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陈兄,他一个大头兵,怎么会知道您云间三子的名号。莫怪,莫怪,还是安心喝茶吧!”

  朱由检不由得心中一喜:云间三子就一个姓陈的,看来王承恩的手下没有抓错人。

  朱由检在大门外徘徊了好久,就是拿不定主意该怎么亮相。

  这庄子里面的,才是他真正渴望得到的人才,而且是不用花力气去培养的。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