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七章 所谓正宗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学当做唯一的本源,这就给别的儒家学派造成了打压,正是朱由检能撬动科举的一个理由。

  “朕以为,除了圣人自己,其他皆不算正宗。既然各人有自己的理解,不妨都拿出来试一试。我大明的阳明心学,朕也很崇拜。没必要一定唯前朝学说为尊。”

  “可是皇上,就算经意可以不必遵循程朱理学,那八股制式,万万不能改的。”

  不管是理学,还是心学,大家都是儒家的。朱由检要拿到一起来用,谁也没有太过反对。可是八股的文章制式,就是另外一种问题了。

  读书人习惯了钻营八股,考官们也都用熟了八股,突然变了,对所有人都有影响。

  “朕以为没什么不好啊,比如钱爱卿的诗词写的好,考试的时候大可以用诗词答对。”

  朱由检特意表扬了一下钱谦益,让钱谦益得意的把头抬得很高,他的诗词,可是从秦淮河出名的。不如他者多亦。

  大家一听,还能这样『操』作,也都释然,毕竟各有所长,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挺好。

  钱谦益更是觉得自己早生了几十年,没准要是再重新参加科考,中个状元都是有可能的,之前的那个探花,都委屈了他。

  (ps:钱谦益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这场廷议,有人反对,有人高兴。总得来说,改革的阻力不算很大。之前朱由检担心对科考的改革会激起满朝的抵制,看来是多虑了。

  循序渐进式的改革,平稳的过度,让事情变得顺利起来。毕竟,制度上的改造,难度要远远大于技术进步。

  黄澍一回到家中,就彻底关起了大门。他的面子算是被皇帝踩在脚底下了,这一生的官运等于就此打住。

  从他跳出来开始,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不甘和愤怒,充斥着他的脑海。黄澍在思索离开南京,离开皇帝之后的路。

  后金太遥远,而且现在叛逃大明,名声不好。暂时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大明人叛逃后金的例子,之前只是在关外辽东一带出现过。

  连吴三桂,还一直打着报仇的旗号追李自成呢,他黄澍哪有这个本事去找后金。

  他能有的,就是和左良玉的关系不错。当监军以来,他替左良玉说了不少好话,也收了左良玉不少孝敬。

  “对!我要去武昌,只有左大帅能收留我。”黄澍主意已定,打算离开南京,去武昌找左良玉。

  “老爷,门外有位先生求见。”家仆进来禀报。

  “不见,不见。你家老爷今天面子都丢完了,是有人来羞辱我的嘛!”黄澍愤怒的大声呵斥着。

  “他说有要事找老爷,他是王先生的学生。”家仆很委屈,无端的受了一顿呵斥。

  “哪个王先生?”黄澍急着离开南京,也顾不得多想是谁。

  “东阁大学士,王铎。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