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03章 朝廷新局面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兴之地,倘有北伐,粮秣供给,更需太原周转,你到任,可要给朕治理好了!”

  “是!”石熙载长身一拜,刻板的面容间少有地露出了些兴奋。

  地方官想要上升,想要进京,想要离皇帝近些;同样,像石熙载这样久在御前的大臣,同样也有谋求外放、治理一地、展示才干的欲望。只是对石熙载而言,不像其他人那般容易,毕竟属于近臣,还是个被用顺手了的近臣,如今刘皇帝主动开口了,他自然也乐得接受。

  开宝七年二月十日,刘皇帝在西京垂拱殿举行了一次朝会,规模虽不大,但对朝廷的影响却巨大。这基本奠定了未来十年的朝政格局,涉及到内外军政数十名大臣的调动委派。

  首先是包括云南、黔中、安南在内的西南诸道军政的调整安排,这些地方,属于朝廷接下来的重点安抚区域。

  其余诸道,也是根据在职时间以及具体形势,而有所调整。以西北为例,卢多逊升河西布政使,文武全才的武都侯吴廷祚平调榆林道,兰州知府雷德骧升任陇右道,以文事见长的王祐升任关内道。

  地方上的大吏的任免迁调,动静虽大,但相较于朝廷而言,就属于小事了。变动最大的,还在京城,在朝堂之上。

  内阁建立了,并且明确了其决策地位与权责界限,设大学士、学士、郎官等职,人员无定额。第一任大学士,就是魏仁溥,他将放下手中具体的庶务,回到当年初投效刘皇帝之时,做谋臣的工作,参赞军国之政。

  同时入阁的,还有雍王刘承勋、英国公柴荣以及荣国公赵匡胤。政事堂那边,赵普算是彻底上位了,以尚书仆射之职,统领诸部司衙,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国舅李业有些失望,他卸下刑部的差事,以尚书左丞之职,协理朝政。另有前山阳道布政使宋琪,升任尚书右丞,一并入政事堂,成为宰臣之一。

  财政司由户部尚书沈义伦升任,枢密院则由石守信接任,潘美则晋职兵部尚书,其余诸部司及禁军高级军职,也多有变动。

  而其中,有个显著特点,后起之秀们开始在朝廷中占据要职、重职,老臣以及旧功臣的比例,得到了进一步压缩。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