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0539 江东世家之殇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问得别有意味,张温看了陆逊一眼,心道这陆伯言过来,果然是与弟妹所说的一样,有所图谋。

  “读有所得,耕亦有所得。”

  陆逊点点头,“我镇守江陵,吴蜀之间,人员物资往来,皆经过江陵一带,故常常听说惠恕与蜀地才俊多有书信往来。惠恕能与才学之士砥砺学问,读书有所得,那是自然之理。”

  说着,眼中闪过精光,凑过身子,轻声问道,“惠恕文章之采,论议之辨,卓跞冠群,已算是世间少见。”

  “能与惠恕书信不断者,定然也是才高之辈,却不知此人比起出使江东的邓伯苗(邓芝)、陈孝起(陈震)、费文伟(费祎)之辈如何?”

  张温深深地看了一眼陆逊,沉默许久,这才说道,“温亦未曾亲眼见过此人,只是神交已久,论及文采,莫说是邓伯苗等人,就是我亦自认不如。”

  陆逊面露惊容,“想不到惠恕竟是这般推崇此人!”

  张温长叹了一口气,眼中露出神往之色。

  “我非是推崇,而是此子确实是才气过人,其文自成一家,不落世俗。日后若真有人能与北方那位文才富艳的曹子建相提并论者,想来也就只有他了。”

  曹子建者,曹植也。

  自孝武皇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著统治的地位,所谓的诗赋,只是经学的附庸。

  直至东汉末期,社会动乱,传统的儒学式微,失去了统治地位,文学诗赋这才摆脱了经学的束缚,然后迅速崛起,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建安文学。

  被后世称作“建安文学”的文学运动本就是对两汉经学的一次反叛:“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一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这时候的文人讲究放纵情怀,自由创作,创新文学,不拘前人规矩。

  曹子建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多是五言,乃是公认的天下文章之典范。

  在张温看来,冯明文的文风则是更为多变,有乐府类,也有类似曹丕所常用的七言类,算是后来居上者。

  犹为可贵的是,比起集大成的曹子建,冯明文竟能开辟新的文风,这一点更受张温所重。若是他能再出几篇同一水准的诗赋,那么能与曹子建相提并论之言,并非虚话。

  陆逊听到张温的剖析,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问道,“其人治世之才如何?”

  “精于营造,长于经营,听说蜀地百姓多受其恩惠。”

  “其谋略呢?”

  “有小文和之称,想来定是善谋之辈。”

  陆逊闻言,叹了一口气,“冯明文年方才十九,就如此了得,日后定然是英雄人物。”

  “伯言既知是他,又何来问我?”

  张温一点也不奇怪陆逊知道冯明文,他只是奇怪为何对方会专门来找他问冯明文的事。

  陆逊也不隐瞒,解释道,“今年江陵军粮不足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